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资讯 > 朱明在线看,朱明燃文

朱明在线看,朱明燃文

时间:2023-01-12 16:35:10

精彩试读:一个小队十个士兵,加正副队长,共十二人;三个小旗为一总旗,编制为四十人左右;三总旗为一百户,编制一百二十人;五百户为一千户,编制六百人;三千户为一卫指挥,编制两千人;都指挥没有固定编制,视情况而定。 在朱顺明的思维中,小队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班,总旗相当于排,百户相当于连,千户相当于营,卫指挥相当于加强团。 卫指挥这个编制就应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至于再往上的都指挥(相当于师)等编制,是集团作战需要了。

本文作者文笔流畅,小说情节紧凑,形象的描绘了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的故事,而且冷静理智毒舌的诙谐幽默对话也是一大看点,穿插全文使朱明原本沉重的狗血虐恋梗看起来欢乐轻松。

《朱明》免费试看推荐

  长安营是后世的地名。现在的长安营被山峰包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

  后世满清在此设立长安营,设置守备府,镇守西南几百里地,彻底平息了西南山民的叛乱。

  而且由于大量官兵及家属的到来,南商北贾纷纷跟随而至,穷乡僻壤的长安营成为西南繁华的小镇。

  好不容易爬上长安营的位置,朱顺明意气风发的对众人道:“这里近万亩的小平原,就是咱们日后生存发展的根基。”

  朱顺明大手一挥,道:“希望天下能够长治久安。从今往后,这里就叫做玖安镇。”

  玖安镇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海拔1300米的玖安镇,俯瞰四周。地势高峻之地,中间却是一个近万亩的高原平地。平地中溪流纵横,水源充沛。

  玖安镇东边悬崖绝壁,西边林木参天,南有武川隘险阻,北有兰头坳雄关,易守难攻,确实是打基业的大好地方。

  加上地处两省交界地,又是边民聚集的山区,朝廷势力薄弱,只要朱顺明不公然举起反旗,完全可以任由他施为。

  面对荒郊野外,大伙的表情各不相同。

  如玉快嘴快舌,毫不顾忌的说出心中的不满:“少爷,这里这么荒凉,是人住的地方吗?不知有野狼老虎没有?咱们还是去县城吧!”

  家丁中有人面色难看,有如玉想法的人大把,只是不敢如此直接表达出来。

  李翠薇无所谓。她从小锦衣玉食,后来跟随李自成四处流窜,吃过不少苦。现在嫁给朱顺明,正是新婚热恋中,喝水都是甜的。

  朱老爷子十分兴奋。果然有大把的良田。

  眼前的荒地虽然长满野草,但在朱老爷子眼中,地势平坦、水源充沛的荒野可是再好不过的良田呀!

  不管大伙什么想法,最终还是听从朱顺明的安排,在荒郊野外扎营,准备长久居住。

  朱顺明对玖安镇十分熟悉。

  他复原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长安营乡派出所当所长。现在的玖安镇附近的山山水水他都清楚。

  而且他更加看重的是一个后世没有被重视、但在大明却十分重要的地方——南山牧场。

  ………………

  安稳下来,朱顺明开始清点家当、安排众人事宜。

  变卖西乡的家业,购买粮食、衣物布匹、铁器、火药、大车等物质后,余银五千两。

  交投名状时,朱顺明等人趁夜杀进县衙,搬空了县令等官吏的家当和县衙的存银,得银十余万两。

  李自成将翠微许配给朱顺明,附带陪嫁了大量金银珠宝,总价值不下五十万两。

  一路南下,人员开销、各种进城费、过路费、沿河钞关收税、船只租赁费用等,共花费白银一万多两。

  总的算下来,朱顺明现有白银四十余万两,现金充沛。

  物质方面,朱顺明有大车十六辆、驽马六匹、驴子骡子二十来头、耕牛五头,衣物粮食若干。

  人员方面,朱顺明父子两人、朱老爷子妻妾三人、朱顺明两个女人、朱顺明的异母小妹朱琳儿、何老头夫妻二人和他两个儿子、十六个伺候丫头,内宅共二十八人。

  家丁队伍半大小伙二十四人、原九队兵士九十八人,共一百二十二人。

  另外提一句,九队士兵中,有二十几个伤残的士兵。

  在韩城营地防守战中,九队士兵伤亡过半。面对伤兵,朱顺明尽全力救助,仍然有不少伤兵死去。余下伤兵朱顺明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带着一起南下湖广。

  对朱顺明的不放弃不抛弃,兵士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士气高涨,凝聚力大大加强。

  这也是朱顺明在洛阳城下购买十几个丫头的目的。由女孩子来伺候伤兵,总比粗手粗脚的大男人来得细心耐心。

  要在玖安镇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安全。

  如玉担忧的野兽伤人不是没可能发生的。

  朱顺明等人是从南面武川隘进入的玖安镇高地。

  武川隘就是一个峡谷。峡谷两岸石壁高耸,中间溪水湍急,十分利于防守。

  朱顺明将居住地选择在南面。

  留下一个小队在武川隘防守放哨,其余人马都去建设临时居住地,李翠薇等人都没有闲着,被安排着负责饮食后勤。

  一块五亩左右的平地,清理野草灌木,略微填平,作为临时居住地。

  扎营先挖沟。

  家丁们熟门熟路的开始挖壕沟,一面砍伐树木做寨墙。箭楼、瞭望塔也很快树立起来。

  营地规划图也很快画了出来。中间是两亩左右的广场,南面是军营、校场、大堂,北面是居住区,东面是朱顺明策划中的工业中心,西面是粮食布匹精加工区域。

  两纵两横四条道路将不大的营地分割成各有用途的九块。

  居住地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当天晚上,大伙仍然支起帐篷,住在大车围成的小圈内。

  寅时许,大车外围的牛马等牲畜似乎躁动不安,很快又归于平静。大家都有种终于到家的感觉,一个个睡得十分香甜。

  待到天明,才发现出事了。

  朱顺明铁青着脸,站在牲畜围栏前,对面是战战兢兢面色苍白的张槃。

  张槃是从老九队脱颖而出的悍将。坚韧而敢于冒险、勇敢而锐气十足。当初韩城营地防守战中,他是跟随朱顺明狙击卫所兵的四人狙击手中的一人。

  在新野修整时,朱顺明改组了老九队。按照大明军队惯例,设立了小队、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等编制。

  一个小队十个士兵,加正副队长,共十二人;三个小旗为一总旗,编制为四十人左右;三总旗为一百户,编制一百二十人;五百户为一千户,编制六百人;三千户为一卫指挥,编制两千人;都指挥没有固定编制,视情况而定。

  在朱顺明的思维中,小队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班,总旗相当于排,百户相当于连,千户相当于营,卫指挥相当于加强团。

  卫指挥这个编制就应该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至于再往上的都指挥(相当于师)等编制,是集团作战需要了。

  二十四个家丁和七十六个九队兵士(另有二十二人因伤退役)合编为一百户,朱顺明亲自担任百户长。

  三个总旗,分别是李定国、刘文秀和张槃。

  三个总旗各有侧重点。

  李定国的总旗训练堂堂正正,锐意进取,是为正兵。

  刘文秀的总旗拙厚沉稳,进退有据,可为防守。

  张槃的总旗坚韧而锋锐,诡危而残忍,朱顺明打算将其训练成特种部队,成为带血的尖刀。

  朱顺明另外还成立了一个直属小队——军情司,由年龄不大但冷酷冷静的家丁石磊担任司长。

  军情司负有两重任务,对内负责军纪军情,对外负责敌方情报的收集整理。

  这个刚满十四岁的冷面少年成为整个朱顺明系统最令人讨厌和害怕的人。

  昨晚由张槃的第三旗负责巡逻守夜。

  第三旗人数不满编。能够入选第三旗的士兵或多或少有些桀骜不驯或冷酷无情或冷血暴戾,大都是刺头。

  “明哨、暗哨、游动哨,全都睡大觉。整个大队人马的安危,你们全然不顾。真以为到家了?安全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朱顺明暴跳如雷,破口大骂:“是不是还得给你找个女人,成家立业过安稳日子?”

  围栏内一大摊血迹,两头牛被人宰杀,现场分割后留下一地狼藉,只余下两根牵牛绳。

  张槃战战兢兢,面露羞愧。行程几千里,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大伙的确有些松懈。

  如果敌人的目标不是牛而是人……张槃更是冷汗直冒。

  朱顺明恢复了平静,冷冷道:“带着你的人,即刻找出盗牛之贼。我不希望还有行为叵测之人在周围窥伺。”寒意中带着血腥。

  ………………

  顺着血迹,张槃一路向西追寻,线索竟是延伸到密林中。

  没想到这么快就同山民发成冲突。

  朱顺明有这个心理准备。

  城步县所在的地区是汉人、苗人、瑶人、彝人杂居的山区。汉人生活在县城和附近乡村,其他人大都住在大山中。民族矛盾从来没有缓和过。

  奢安之乱虽然平息,但它带来的余波远远没有停歇。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敌视、朝廷对山民的提防、吐司们的兔死狐悲、彝人苗人对汉人的愤恨……

  历史上,崇祯四年开始的沙普之乱,延绵十几年,直到张献忠的大西军入滇,才彻底平息。

  后世满清在长安营设立军营和同知衙门,同样是为了震慑西南少数民族。

  朱顺明到玖安镇安营扎寨,正是崇祯四年六月初,沙定洲马上就要在云南掀起大规模叛乱。

  虽然云南距离城步县近三千里,但山民中蕴藏的对汉人、对朝廷的不满已经到了快要爆发出来的地步。就等导火索。

  朱顺明刚好赶在风口浪尖上。

  想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朱顺明狞笑着:“吃了我的,早晚要给我吐出来。”

  要想长治久安,须行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朱明

朱明

类型:历史军事 状态:连载中

如果历史有如果,大明的商品继续风靡世界,美洲的白银不断流入中国,强悍的军队仍旧虎视四方,弱小的建奴龟缩在东北乞降……如果历史有如果,大明商人有了政治地位,农民可以自由迁徙,科技不再是奇技淫巧,读书人不再死读四书五经,官员由民众自己选举……阅尽世事寿终正寝的朱顺明魂穿大明,让平行历史在十七世纪拐了个大弯。日升月替,大明永不落。

小说详情